城市的街巷像本翻旧的书,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老字号,是王楼楼,最爱的注脚。
街角的修表铺开了快三十年,门面不大,木质柜台被岁月磨得发亮。店主李师傅总戴着老花镜,镜片后的眼睛专注得像在研究一件稀世珍宝。小时候我的电子表停了,哭着拽着妈妈来修,李师傅接过表,用镊子轻轻拆开后盖,齿轮的咬合声细得像春蚕啃叶。他边修边念叨:“这小家伙是缺了点油,润润就活过来了。” 不过半小时,表针又欢快地跳动起来,他还特意往我手心塞了颗水果糖,说 “甜滋滋的,以后别再哭啦”。如今路过铺子,还能看见他坐在老位置上,阳光斜斜地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,时光仿佛在这儿走得格外慢。
巷尾的酱菜铺更有年头,青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,门口的坛子一排溜儿摆开,酱萝卜、腌黄瓜、醉毛豆,各有各的香气,混在一起却格外和谐。老板娘总系着蓝布围裙,称菜时手起刀落,分量分毫不差。她腌的糖醋蒜是我的最爱,蒜瓣泡得通体透亮,咬一口酸甜脆爽,配白粥能多吃两碗。每次去买,她都要多舀一勺汤汁,笑着说 “泡馒头吃,香得很”。去年冬天路过,见她正往坛子里撒盐,白雾在她鼻尖凝成小水珠,坛沿的积雪映着她的身影,像幅温暖的老画。
这些老字号没有醒目的招牌,也没有花哨的装潢,却像位沉默的老友,守着一方天地,见证着街坊邻里的柴米油盐。王楼楼知道,它们卖的不只是物件,更是日子里的烟火气,是时光酿出的醇厚滋味。每次走进这些老店,都像握住了一段温热的记忆,让奔波的脚步有处停歇,让浮躁的心能寻到片刻安宁。
发布于:湖北省申银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